剧情介绍
孩子们体会不到父亲的担忧,依旧在田里玩耍。某一天在地里意外发现了未爆炸的炸弹。两兄弟颇为得意的把炸弹挖出,送到当地刑警那。刑警想借机向上级邀功,拉着二兄弟,让其护送炸弹去“呈现天皇”。一路上有惊无险,总算安全送达,结果惹得上级惊慌失措,视炸弹为“烫手山芋”。本想借机得点好处的两兄弟失望的把炸弹扔到海里,结果引爆的炸弹炸起一群鱼,可谓应祸得福,有悲有喜。
我要评论
4.5 稻草人反映出的问题是台湾一直面临的一大问题:普通民众不太有国家认同,对主权没有什么概念也不太关心;但另一方面,殖民主义的痛苦感受又是切身的。二者之间没有太过强烈的相关性,不存在此消彼长的必然,本土主义就在这样的缝隙里,在一点贫瘠的土壤上生长出来。悲情城市与稻草人其实是一体两面的:大陆人和日本人没有什么两样。王童用他惊人的客观笔触描绘了日据末期台湾历史和社会的吊诡,要我说这哪里是喜剧,分明充斥着无数惊悚。
王童导演作品,日治末期的荒诞日常,相比《无言的山丘》更轻松谐趣,也更尖锐辛辣;也因为这部作品,令很多人联想起《鬼子来了》,但同样是后者的夹缝下求生存论人性,台湾那厢却更多出来了一层迷惑下的本土意识萌生和自怜悲情的种子的暗地发芽。片子里日语仍是日语不变,连战时狂热的军歌依然保留,闽南话却用浓重的台湾国语代替,颇为有趣也令人略为不解。考虑到80年代末的戒严松动的情绪和国府可能的规定,其中说不定也有可供玩味的文章。唯一不足是如片名所示,影片从开始就由稻草人的视角和口吻来侧面戏谑地旁白,到中间开始至后端稻草人用来敲打哑弹和结尾都不再见稻草人的视角,只用来引出背景未免有些前后连续性不够。
有时候我觉得,对于深刻伤痛的最苍凉的表达方式就是辛酸的戏谑,就好比这部稻草人的一样。从哀乐齐鸣的交接到企盼炸弹的哑然,庄稼人的苦痛的快乐都来的这么直接和简单,他们身上投射了时代,但是他们却浑然不觉,这可能就是底层人物的涕泪欢欣。四星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