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 简 介:
波兰导演瓦依达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两个英雄人物搬上银幕,他们是丹东与罗伯斯庇尔,他们本来是一起分享革命胜利的革命派,却无奈因为理想的不同而分道扬镳,后来更成为夙敌。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公安委员会,为了镇压反革命暴乱和打击投机分子,实行恐怖政策,因打击面过宽造成人人自危。在那种环境下,...
◎ 花 絮:
这是一部用新的视角探索和评价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片,揭示了革命阵营内部的国民工会与救国委员会、公安委员会之间的矛盾与斗争。瓦依达对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性格做了改动,将丹东描绘成一个充满理想和热忱、敢于斗争而不惜牺牲自我的英雄人物,目的在于借用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来呼应其时正如火如荼的波兰团结...
◎ 获 奖:
1984年 英国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
1983年 法国恺撒奖最佳导演奖
1984年 伦敦评论协会年度最佳导演奖
1982年 法国电影路易斯·德吕克奖
1984年 波兰电影节评论奖
波兰导演瓦依达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两个英雄人物搬上银幕,他们是丹东与罗伯斯庇尔,他们本来是一起分享革命胜利的革命派,却无奈因为理想的不同而分道扬镳,后来更成为夙敌。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公安委员会,为了镇压反革命暴乱和打击投机分子,实行恐怖政策,因打击面过宽造成人人自危。在那种环境下,...
◎ 花 絮:
这是一部用新的视角探索和评价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片,揭示了革命阵营内部的国民工会与救国委员会、公安委员会之间的矛盾与斗争。瓦依达对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性格做了改动,将丹东描绘成一个充满理想和热忱、敢于斗争而不惜牺牲自我的英雄人物,目的在于借用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来呼应其时正如火如荼的波兰团结...
◎ 获 奖:
1984年 英国学院奖最佳外语片奖
1983年 法国恺撒奖最佳导演奖
1984年 伦敦评论协会年度最佳导演奖
1982年 法国电影路易斯·德吕克奖
1984年 波兰电影节评论奖
我要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INsomnia
瓦伊达将丹东的形象塑造如此完美就让自己的动机未免也太明显了点。但是瓦伊达对于罗伯斯庇尔的刻画太值得推敲了 就比如其在议会做说服通过丹东公诉的演讲时 一个微微的踮脚隐藏了不知道多少信息在里面。
回复
举报
2020年11月22日
Or?vt?y
(._.) 生肉,半懂不懂 / 直观感受法兰西真是典型神经质主导(非贬)的民族,冲动敏感焦虑和遍在的也是奇异而美妙的漫不经心etc(另,想到尤形容的悲壮而轻易的死亡也想到科克托和莫扎特的嬉游)
回复
举报
2020年11月22日
胜利十一人
8/10,《我来晚了》一句话经典了
回复
举报
2020年11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