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1889年1月3日,都灵。弗里德里克·尼采在维亚·卡罗·艾尔波特酒店的六号门前驻足。他的目光被酒店外的一个马车吸引。不远的地方,停着一辆小马车。马车的车夫遭遇到了一匹倔强的马。不管车夫怎么喊叫,马匹根本没有要移动的意思。最终,车夫失去了耐心,拿起了鞭子,朝马匹打去。尼采见到此番情景,挤进人群,冲到马匹跟前,阻止住马夫,抱住马的脖子,痛哭起来。酒店的主人赶来,拉走了尼采。回到酒店的尼采在沙发上安安静静地、一动不动地躺了两天。随后,他小声地说了几句话。接下来,就是尼采精神错乱、神经颠颠的十年,由他的妹妹和母亲照顾的日子。谁也不知道,在都灵,在那匹马的身上,在尼采的心理,发生了什么。”
我要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达米并斯索老虎
好像雨滴沉默的落入大海—大海一言不发。风沙席卷大地,而人们一言不发。当作尼采晚年理论的周边来看也很合适,贝拉塔尔对镜头的确是讲究的,然而其中稍嫌刻意的部分其实也可以忽略不计。
回复
举报
2020年11月20日
梧桐更兼细雨
《都灵之马》到底讲什么?与尼采哲学又是什么关系?从电影呈现的影像来看,我们看到的是马车夫与她女儿日复一日机械重复的生活,这种终日忙碌的生活主要就是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性需要。尼采是推崇意志的,对人的创造力很乐观。但实际上人很象都灵那匹被鞭打的马,它不是不愿走,而是走不动了,如果它走得动它会永远凭惯性走下去。同样人也一样,只要日子还过得下去,人们就凭惯性活着。但当资源与情况发生变化,如马的老迈使这家生计出现问题,井的枯竭使生存发生问题,这时连惯性的生活也维持不下去时,大多还是像这父女俩,作不出任何意志行为,只能在家等死。
回复
举报
2020年11月20日
L.L
生活炼狱,关心节气与大地!!!封镜之作,美都美得如此细致!!!
回复
举报
2020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