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评论家亚历山大(厄兰·约瑟夫森 Erland Josephson 饰)在瑞典的家中庆祝自己的五十岁生日,年幼的小儿子刚做完咽喉手术不能发声。两人在静默中种下一株树苗期待它生出绿色的枝叶,然而就在当天晚上,电台广播了一则发射核导弹的消息,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绝望的亚历山大向上帝祈祷不要发生战争,甚至他愿意奉献自己的一切来阻止世界末日的来临。期待世界重生的亚历山大在心力交瘁的情况下,烧毁了自己的房子。在熊熊大火中,亚历山大被救护车送进了医院。小儿子来到岸边继续为他们共同栽种的树苗浇水,一切似乎又恢复了平静。
苏联著名电影大师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生前执导的最后一部杰作《牺牲》,荣获1986年戛纳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在内的四项大奖,并提名金棕榈奖最佳影片,于1988年荣获第41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外语片。
苏联著名电影大师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生前执导的最后一部杰作《牺牲》,荣获1986年戛纳电影节天主教人道精神奖在内的四项大奖,并提名金棕榈奖最佳影片,于1988年荣获第41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外语片。
我要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胤祥
其实老塔要说的话很简单,我们这个世界,不能更好么?
回复
举报
2020年12月27日
羊男
全片弥漫着死亡的气息,导演将因死亡逼近而产生的恐惧与不舍转化成平常人能理解的影像语言,观影时不由自主地在黑暗中战栗。
回复
举报
2020年11月20日
严薠
仅说我所理解的:按克尔凯郭尔的说法,亚历山大的行为是面向普遍性,因此他是悲剧英雄,而不是信仰的骑士,没有做到永恒弃绝。这世界并非他的牺牲所能挽救,这世界不需要他的那种牺牲。Grand gesture太快就燃尽,他的疯癫徒劳无益,他自已也认识到了。或者说,是老塔认识到了,是老塔自己心理的投射,是他临终前痛苦的反省。在献给自己孩子的这部电影里,他望向了这世界的希望所在,那就是日复一日的牺牲,就像每天给树浇水。
回复
举报
2020年11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