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1919年,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被战火蹂躏的欧洲尚未恢复元气,旨在解决战争遗留问题和奠定和平基础的巴黎和会准备召开,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出了时任驻美公使、全权代表顾维钧(陈道明 饰)等五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和会。然而在欧美各国以及日本等列强意欲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大环境下,中国代表团人数遭到削减、德国在山东的利益眼看也要落入日本之手。顾维钧在会议上慷慨陈词,驳斥日方无理要求,然而公理在利益面前显得多么脆弱。顾维钧好友肖克俭(何政军 饰)之妻梅(许晴 饰)专程赶赴巴黎,寻找投身爱国工人运动的克俭。克俭在法国的活动、以及国内浩大的群众呼声令和会中的顾维钧等感受到责任重大。
我要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Rainer
顾维钧的1919在那个战火纷飞压迫横行的年代,震撼了华夏儿女的心。事实上,铁屋子里的人们何尝不想敲开门打开窗,奈何没有力气。当年的顾维钧其实只是缺席巴黎和会,何谈侃侃而谈拒绝签署?故事这样讲述,似乎也只是为了给华夏儿女百年耻辱一个交代吧。比RB人篡改教科书光明得多了。
回复
举报
2020年11月20日
葱油饼
the juncture of 1999, when China can say no, as the final title shows.
回复
举报
2020年11月20日
三十未立二十蹲
顾维钧发挥确实出色,但依据的是情势变迁、武力胁迫等国际法原理,而不是耶路撒冷四个字。并且,唐启华遍查各方档案,都没有发现所谓的"耶路撒冷"四个字...... 国民外交误国误事,而电影恰好又是在唤起百年后观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和会内中实情被民族主义掩盖并且还将继续遮蔽...
回复
举报
2020年11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