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华人系列:白先勇

杰出华人系列:白先勇

年份:2015

地区:中国香港

上映:2015-01-11(中国香港)

评分:0.0 分

播放:10 次

更新:2018年12月03日

导演:郑惠芳

编剧:

主演:白先勇

分类:纪录片

播出日期:2015年1月11日及18日星期日
  播出頻道:香港電台31頻道
  編導/監製:鄭惠芳
  白先勇一九三七年出生,廣西桂林人,父白崇禧為國民黨名將。童年經歷中日戰爭及國共內戰,先後流徙於桂林、重慶、南京、上海及香港。五二年遷居台灣,高中畢業後,先考入台灣成功大學水利系攻讀。一年後因興趣不合轉攻文學,五七年考入台灣大學外文系。六一年畢業,六三年到美國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從事創作研究,六五年獲碩士學位。後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94年退休。
  白先勇在一九六零年三月五日與一班台大外文系同學,包括歐陽子、陳若曦、王文興等創辦《現代文學》雜誌,對台灣文學發展影響深遠。五六十年代台灣發展處於歷史轉捩點,文化、社會、經濟轉型期,戰後成長的一代,縱面對「五四文化」斷層,橫受到西方現代主義影響,對台灣新文化有強烈的索求。《現代文學》一方面介紹西洋文學,並作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更重要的是成為白先勇等一輩作家的創作園地。白先勇除不斷於《現代文學》發表創作,更長時間財政支援《現代文學》的出版。
  五八年白先勇於《文學雜誌》發表短篇小說「金大奶奶」,其後大部分作品均發表於《現代文學》。
  六三年白先勇到美國留學,剛歷喪母之痛,白更感世事無常,歷史滄桑,「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六五年白發表《台北人》系列第一篇作品「永遠的尹雪艷」,同年發表《紐約客》之一「謫仙記」。《台北人》描寫四九年離開大陸,在台灣掙扎生活的大陸人,《紐約客》則寫旅居美國第二代台北人的失落與疏離。白先勇共創作三十六篇短篇小說,八三年發表長篇小說「孽子」。
  有人形容白先勇「背負五千年回憶的重擔」,作品具歷史感。白先勇曾說:「寫作,是%QC望將人類心靈中無言的痛苦轉化成文字…」白先勇對筆下人物總充滿悲憫情懷,其小說結合中國古典文學及西方現代小說技巧,並參透中國文化與西方哲學思想,為當代重要作家。
  白先勇熱愛崑曲,近年致力推廣崑曲。談起崑曲白先勇就顯得興緻勃勃:「崑曲的音樂非常婉轉纏綿,所謂『一唱三嘆』,是非常美的一種音樂。它的文學性特別高,唱辭都是詩;崑劇是『無歌不舞』,用歌跟舞,把詩的意境表現在舞台上。」一生愛美、愛藝術的白先勇甘為崑曲推銷員,近年奔波中港台為崑曲開壇講學。
  零三年白先勇更邀多位中港台文化藝術家與蘇州崑劇院製作青春版《牡丹亭》,零四年四月首演。白先勇說「要把四百年前的崑劇經典,搬到二十一世紀的舞台上。既保留崑劇的四功五法傳統,又結合現代舞台藝術。用青春的演員去吸引年青觀眾。」台上哀怨纏綿,戲假情真。《牡丹亭》突破封建禮教,對情的大膽追求,用今天的語言去形容是頗顛覆反叛。青春版《牡丹亭》至今演出超過230場。
  從《台北人》到青春版《牡丹亭》;從「文學作家」到「崑曲傳教士」;從文學到表演藝術。半個世紀以來,白先勇筆下悲憫有情,書寫中國百年滄桑,記載消逝中的人情世相;以瑰麗的舞台藝術,重現四百年崑劇藝術光華,傳承文化。
  2012年《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於中港台同時出版,白先勇走南闖北,到北京、南京、武漢、重慶、桂林十一個城市,美國與加拿大十個城市演講舉辦展覽。白先勇父親白崇禧為國民黨一級上將,歷史風雲變幻,白先勇父親白崇禧一生的起伏命運與國家盛衰不可分割。白先勇自90年代開始整理有關父親的歷史資料,《父親與民國》出版之後,白先勇會繼續尚未完成的《白崇禧將軍傳》。
  撰寫父親的傳記為歷史補白,亦延續與父親的關係。父親連年征戰,是歷史的一部分。透過文字,白先勇寫歷史滄桑,亦為歷史留下印記。
登录后参与评论
zoojane

内容涉及敏感题材,内地很难播放。也许是自己的情感比较粗糙,缺乏想象能力,却又对人充满了一种肉体思考方式,所以每一次阅读一个作家的作品总在费尽脑汁去拼凑他的具体面像,无论怎样最后都无可避免地成了耶稣和观音。片子让我很具体的“看见”了白先勇,曾经看过他的文字都有了面谈的呼吸感觉。白的出身和经历以及他的才华眼界足以让他成为一个够格的作家,特别是他的血肉情感更是令人心肠戚戚,真是厉害。无论是违心的政治认同中国人,还是媚俗的经济认同中国人,难的都是在内心深处做一个文化认同的中国人。

回复 举报
影毒肥佬

8/10

回复 举报

也许您会喜欢

  • 电影
  • 电视剧
  • 综艺
  • 动漫
  • 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