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纽约的城市图景,并行的是现实中艾克曼倾读母亲来信的段片。信是居住在比利时的母亲写来的。艾克曼这部早期的实验电影,是对他乡旅人的距离的最好的描述。
我要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水泥脑袋
如果我的生活节奏稍微快一点,如果我出门的频率稍微高一点,这片子我估计就看不完,电影可以随便拍,总会有属于自己的那一小撮或者一大堆人,平铺直叙的镜头,1977的纽约,五颜六色的,破破烂烂的,还有那多年后会被炸掉的双子星
回复
举报
2020年11月21日
把噗
更像是杜拉斯的影像书写。一种主客移位的方式:主角(阿克曼自己)始终被抽离,视线由父母方发射。由始至终展现的纽约城空镜是主体缺失之后必然的填充;画外之音也只截取了母亲的来信,回信被省去目的就是让观众自动去理清事线。所以,漫漫思绪弥漫在了广袤的时空之中。
回复
举报
2020年12月27日
波尼奈奈
世界史 结构神似【日月无光】,以书信的形式串联起乡愁,大量空镜头给人一种身不在场的抽离感,电影的空间是不断延伸的,从地铁到街头再到海上,纽约的白昼与黑夜在阿克曼的镜头下变成了一帧帧流动的画,别有一番风味。
回复
举报
2020年11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