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介绍
若你正身处中国,无论是在喧嚣的一、二线城市或偏远乡村,要是看见一辆插着红旗、贴满标语的破车停在面前,以高分贝播放着红色革命歌曲,无须大惊小怪。这不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穿越场景,而是老刘的「全国长征宣传雷锋」专车。
老刘,本名刘光建,和五十年前被塑造为「共产主义战士」的雷锋是同期战友,虽光环远不及雷锋,却也同样抱持「忠于人民、忠于党」的理念、同样听从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同样梦想成为称职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1998年,老刘离开在西藏自治区的公务员一职,抛家弃子,决定漫游中国发扬雷锋精神。一路上他为人免费擦鞋,生活接近乞讨边缘,却苦心孤诣地要创建共产国际大学。
「为人民服务」这看似谦卑的愿望,成为老刘在物质条件匮乏的现实生活中唯一引以为傲、甚至自负的根源;片中随时可见他对跟拍多年的导演下指导棋,有意识地左右镜头的拍摄和故事的走向,呈现出拍摄者与被摄者的复杂权力关系。
中国在文革结束后的五十年,从极端的毛式共产主义走向蓬勃的资本主义,老刘看似疯狂的固执行径,体现了身处社会快速巨变下无法妥协的历史境遇和难以直面的精神创伤。随着老刘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也不断交叉展现。
老刘,本名刘光建,和五十年前被塑造为「共产主义战士」的雷锋是同期战友,虽光环远不及雷锋,却也同样抱持「忠于人民、忠于党」的理念、同样听从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同样梦想成为称职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1998年,老刘离开在西藏自治区的公务员一职,抛家弃子,决定漫游中国发扬雷锋精神。一路上他为人免费擦鞋,生活接近乞讨边缘,却苦心孤诣地要创建共产国际大学。
「为人民服务」这看似谦卑的愿望,成为老刘在物质条件匮乏的现实生活中唯一引以为傲、甚至自负的根源;片中随时可见他对跟拍多年的导演下指导棋,有意识地左右镜头的拍摄和故事的走向,呈现出拍摄者与被摄者的复杂权力关系。
中国在文革结束后的五十年,从极端的毛式共产主义走向蓬勃的资本主义,老刘看似疯狂的固执行径,体现了身处社会快速巨变下无法妥协的历史境遇和难以直面的精神创伤。随着老刘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也不断交叉展现。
我要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2
当最后老刘终于把自己的故事倾盘而出的时候,故事就逆转了。一开始会觉得老刘这种形象可笑,是一个时代的遗留物。但最后当你发现,他不是一个遗留物,而是一个受害者的时候,你终于能站到跟他一样位置去思考问题。这跟拍摄者跟老刘关系的变化是一样的。
回复
举报
2020年11月21日
2miao
穿插着的沙画很精美很有趣。导演在拍摄过程中掺入了太多的个人感情,对主人公的同情淹没了纪录片应该保留的客观性。学雷锋这件事情确实有很大的争议之处,我觉得接受到的消息和导演透露出的情绪是不同的。
回复
举报
2020年11月21日
西楼尘
老刘对那些媒体报道视若珍宝,走到哪儿都指着身后摄像机自豪地说,这是记者。但最让他失望的也是黎小锋,这个跟拍他好多年的朋友,竟然一直不懂他。他宣传学雷锋走起新长征,对共产主义大学做好设想,他可以忍受小孩子笑他疯老领导骂他傻,唯独导演不行。作为见证者,你早已成为这首狂想曲的一个音符。
回复
举报
2020年12月27日